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产生的背景
产品在生产过程中,对企业外部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,对内部则带来职业安全卫生问题,因此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为全面管理的一个方面,同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(质量管理)与环境管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。为了提高企业和组织的全面管理水平,国际社会必然会解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问题。
早在关贸总协定(GATT)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中就已提出:各国不应有有法规和标准差异而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贸易,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。考虑到质量管理、环境管理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相关性,90年代中后期,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一直在努力使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管理体系发展成为与ISO9000和ISO14000类似的规模,并于1996年9月5~6日,组织召开了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管理体系国际研讨会。来自44个国家及IEC、ILO、WHO等6个国际组织的共计331名代表参加了该研讨会,会中讨论是否制订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国际标准,结果未就此达成一致意见,随后,ISO 在1997年1月召开的技术工作委员会(TMB)会议上决定,目前暂不颁布该类标准。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继续在本国或所在地区发展这一标准,如澳大利亚、挪威、丹麦、西班牙等国,其中澳大利亚态度最为明确,认为既然工作迟早要展开,不如尽早进行。另有一些国家强调建立各自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,认为职业安全卫生问题较复杂,涉及劳工权益、国家利益及主权等问题,并不认为目前制订国际标准的时机已经成熟,但都在紧锣密鼓,加紧建立自己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。
2000年9月22日,TMB收到一项由BSI(英国标准协会)提交,经过ISO成员投票的提议,即成立一个专门的技术委员会,将英国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指导方针转化为ISO国际标准。29位委员投了赞成票,另外20位委员投了反对票。根据ISO的有关规定,这样的提议必须获得2/3的支持才能通过,因此,TMB决定不成立这样的委员会制定职业安全卫生国际标准。
.基于以上因素,英国标准化组织在全球率先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(BS8800:1996),许多企业将该指南作为纲要来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。
|